1825Charles Francois Gand — 小提琴

L. Borolotti — 小提琴

J. Brandini — 小提琴

1826J. B. Schweitzer — 小提琴

Jean Baptiste Vuillaume — 小提琴

1827Jean Baptiste Vuillaume — 小提琴

1828J. F. Pressenda — 大提琴

1830B. S. Fendt — 小提琴

John Calot — 小提琴

1834Filex Guadagnini — 小提琴

這一首八重奏是寫給兩組絃樂四重奏,也就是四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和兩把大提琴所演奏,是才華洋溢的孟德爾頌在十六歲時所譜寫的傑作。

帕格尼尼同時精通小提琴和中提琴,他因為獲得了一把極為優秀的史特拉底瓦里中提琴,便委託白遼士創作一首中提琴獨奏作品。但是,當帕格尼尼看到第一樂章的草稿時,卻對於中提琴部分一連串的休止符很不滿意,兩人不歡而散。直到1838年帕格尼尼親自前往聆聽這一首《哈洛德在義大利》的演出後,才興奮的向白遼士恭賀,表示這一首有中提琴助奏的交響曲是傑出的作品。

受到孟德爾頌的提拔,姚阿幸年紀輕輕即踏上演奏之路,並首演多部重要作品,包括貝多芬及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等。他與布拉姆斯和舒曼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誼,為樂壇上的佳話。

1825孟德爾頌弦樂作品《八重奏》(Octet in E flat Op. 20)。

1825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127, 131, 132, 133, 135》。

1826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鐘"》("La Campanella")。

1831匈牙利名小提琴家姚阿幸 (J. Joachim) 出生。

1832德國大提琴家葛呂茲馬赫 (F. W. Grützmacher) 出生。

1834白遼士 (H. Berlioz)《哈洛德在義大利》(Harold en Italie Op.16)。

由於製造技術大為精進,十九世紀的鋼琴經過重新造型、改進機械功能後,能夠發出結實巨大的聲音,並且滿足演奏者對於豐富表情和驚人技巧的要求。因此浪漫時期產生許多重要的鋼琴作品,主要作曲家包括舒曼、舒伯特、蕭邦、李斯特等。

1826舒伯特創作聯篇歌曲《冬之旅》(Die Winterreise)。

孟德爾頌 (F. Mendelssohn) 創作《仲夏夜之夢》序曲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827貝多芬逝世於維也納。

1828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歐洲巡迴演出,其精湛技巧風靡全歐。

1829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William Tell) 首演,將他推上事業巔峰,但之後他就離開巴黎,並轉而創作宗教音樂、鋼琴曲等零星小品。

孟德爾頌在柏林成功指揮巴哈《馬太受難曲》演出,將巴哈與其樂曲的偉大重新介紹給世人。

1830孟德爾頌創作如詩的鋼琴小品《無言歌》(Songs Without Words)。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於巴黎首演。

1831蕭邦 (F. Chopin) 於前往巴黎途中驚聞故鄉華沙淪陷,因而創作鋼琴練習曲《革命》。

1832董尼才第 (G. Donizetti) 喜歌劇《愛情靈藥》(L’elisir d’amore) 在米蘭上演。

1834蕭邦的創作以鋼琴作品為主,陸續完成華麗大波蘭舞曲、數首練習曲、馬厝卡舞曲等。

舒曼於萊比錫創立《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eft für Musik),評論當時的音樂創作,至今仍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雜誌。

1825俄國發生十二月黨人之亂。

1827雨果發表《克倫威爾》,成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之領袖。

1830法國七月革命,於歐洲引起民族主義浪潮,影響地區包括波蘭、比利時、義大利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