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時代背景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本哈根 (丹麥語:København) 位於丹麥 (Denmark) 西蘭島的東部,是丹麥的首都,最大城市、最大港口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之城。目前它是北歐的名城,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首都之一,被稱為最具童話色彩的城市。

城市起源於十二世紀一個通向瑞典的小港口,這地區被之稱為Købmandens Havn (商人的港口),後來改名為哥本哈根。1416年,丹麥國王將其皇室搬遷到重建的哥本哈根,1443年正式將丹麥首都定居於此。哥本哈根多次遭遇瘟疫、戰爭,帶給這個城市許多創傷,例如十八世紀的瘟疫使全城三分之一的居民不幸喪生;1807年英國艦隊炮擊哥本哈根,帶來巨大的破壞。

文藝復興以前,哥本哈根的音樂藝術主要以宗教及禮儀音樂為主。直到十五世紀中葉,隨著世俗音樂逐漸發展,由皇宮貴族自行成立的歌唱小樂隊開始興起,並於十六至十七世紀穩定發展成具國際規模的樂團與合唱團。接著,因中產階級興起,丹麥開始自行發展樂器的生產與製造。1770年,擁有樂器製作師的貴族宮廷及中產階級仍占少數,但到了1850年後,以製作樂器為主要職業的人數卻已攀升至33人;直至十九世紀末,由於社會和經濟變遷,間接帶動了哥本哈根在二十世紀的各項音樂活動。

十九世紀末崛起的製琴師當中,多數的丹麥製琴師都曾前往歐洲大陸取經學習,如製琴師埃米爾‧亨傑斯 (Emil Hjorth, 1840-1920) 曾前往維也納、巴黎以及倫敦拜師學藝,並融合義大利史特拉底瓦里 (Stradivari) 和瓜奈里 (Guarneri) 特色於自身作品當中;其兩位兒子製琴師奧頓‧亨傑斯 (Othon Hjorth) 和克努德‧亨傑斯 (Knud Hjorth) 也先後前往巴黎與柏林學習,並以義大利克里蒙納提琴做為學習的樣本。

其他的製琴師,如哈格巴特‧恩格 (Hagbart Enger, 1860-?) 也曾跟隨過維也納及慕尼黑 的製琴師;製琴師波利‧馬林 (Pauli Merling, 1894-?) 則曾在德國德勒斯登 (Dresden) 及挪威奧斯陸 (Oslo) 等地工作過。整體而論,哥本哈根的製琴師主要從歐陸其他城市學習義大利克里蒙納技術,以作為該城市提琴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