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時代背景

布拉格 (Prague)

拉格 (捷克語:Praha) 是捷克共和國 (Czech Republic) 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地處歐洲大陸中心,並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兩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之間。布拉格是座歐洲歷史名城,建於西元九世紀。十四世紀,布拉格在查理四世 (Karel IV) 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時期;十七世紀由於宗教因素,曾引發影響深遠的歐洲三十年戰爭 (1618-1648年)。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拉格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曾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擁有多元文化的顯著特色,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布拉格基本上已成為單一捷克民族的城市。

布拉格也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曾出現許多音樂及文學領域的傑出人物,如作曲家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史麥塔納 (Bedřich Smetana, 1824-1884)、德弗札克 (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作家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1924) 等人曾在布拉格進行創作。布拉格早期的音樂文化發展多與基督教的儀式音樂有關,且大多數源自中世紀的教會音樂;而世俗音樂主要由宮廷貴族資助吟遊詩人傳唱當時盛行的史詩鉅作。

1620年由於布拉格城邦被哈布斯堡王朝 (Habsburg) 收編為當時的省會之一,原本城中的波希米亞 (Bohemia) 貴族被外來的使節驅逐,而使城中的藝文贊助者瞬間銳減,音樂家們紛紛外移或選擇發跡於歐洲其他的城市,以致於布拉格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間,器樂演奏的發展極為不順遂。少數擁有歌劇樂團的貴族們卻鮮少待在布拉格城中;一些有錢的商人時而在家中舉行小型音樂會;而多數備用管風琴的猶太教堂 (synagogues) 反而成為當時管弦樂團音樂的中心。

然而,在十七至十九世紀之間,布拉格樂器製造的事業卻意外地蓬勃發展,尤其以管風琴與小提琴的製造特別活躍。布拉格製琴師們早年多前往德奧地區,學習義大利克里蒙納 (Cremona) 製琴風格,如製琴師法蘭茲‧普拉特 (Franz Placht) 就曾在申巴赫 (Schönbach) 地區工作;製琴師湯瑪士‧艾德林格二世 (Thomas Edlinger II, 1662-1729) 相傳也曾在奧地利阿布薩姆 (Absam) 地區向德國製琴家約克柏‧史戴納 (Jacob Stainer, c. 1617-1683) 學習,返國後更收受徒弟,開創了布拉格製琴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