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时代背景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百年间,由于医学的新发现,致使婴儿死亡率下降,欧洲人口数急遽增加,同时也增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然而,由于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快速进展,使人口过剩的乡村产生贫穷与脏乱的问题。乡村的工匠因商品无力与进口工业商品竞争而断了生计,为了摆脱贫穷,这些人转而寻求移民一途;而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城市中,其中又以工匠影响最大,包括木匠、泥水匠、铁匠、制鞋匠、裁缝师,以及制琴师。然而,除了人口爆炸和缺乏工作机会等原因外,即将来临的战争、被征召从军的压力、族群迫害等等,也是导致移民潮的因素。

此时,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美洲和大洋洲,便成为大量欧洲移民的良好地点。1830年到1930年间,超过5100,0000 (51million) 的欧洲人口移民到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澳洲、南非等地。而阿根廷所提供的大量工作机会、高薪资、法律保障等吸引欧洲人到此,1870年代开始还有其它移民政策陆续定案。

意大利移民在港口热那亚 (Genoa) 乘船出发至阿根廷,其中又以北意大利人占大多数,而像拿坡里 (Naples)、西西里岛 (Sicily) 等南部城市居民,则是于1895年陆续抵达。

1870年代开始,意大利对阿根廷的影响力日渐普遍,尤其在艺术领域方面,许多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及学者都来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要的音乐学校之一─朱塞佩‧威尔第音乐学校 (Instituto Musical Giuseppe Verdi) 的校长雅图罗‧法雷尼 (Arturo Faleni) 也是意大利人;在当地管弦乐团也常看见意大利音乐家的踪影。1910到20年代之间,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超过二十所音乐学校与机构,许多音乐家也从事私人教学的工作,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因而扩及阿根廷生活的每一角落。

这段时间,德国、法国以及捷克斯拉夫(Czechoslovakia) 等国的工厂开始大量生产提琴,导致许多制琴师流失许多客户,彼此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因此他们纷纷离乡背井,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寻求更好的生活。

十九世纪晚期,为了满足大众对各类音乐及歌剧的需求,阿根廷各大城市纷纷建立剧院,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1890到1930年间,高级餐馆为了提升竞争力,纷纷聘请轻音乐乐团 (Light Music Orchestra) 演奏,此风潮蔚为流行。同时,贵族与富裕家庭的小孩也开始接受音乐教育,最普遍的乐器就是钢琴和小提琴。

因此,欧洲制琴师看到了阿根廷广大的发展契机。1870年代开始,第一批意大利制琴师抵达,大多数在1890年到1910年这二十年间抵达阿根廷和乌拉圭(Uruguay) 之间的拉普拉塔河流域 (River Plate) ,并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定居。从意大利移民而来的制琴师包括1870年到达的弗朗契斯科‧米兰尼 (Francesco Milani, 1839-1891)和皮耶佐‧泰斯托利 (Pietro Testuri, 1863-1947)、1885年到达的路易吉‧罗瓦悌 (Luigi Rovatti, 1861-1931) 、1886年的弗朗切斯科‧雷巴斯第 (Francesco Rebasti, 1864-1941)、费欧伦提诺‧伊根尼托 (Fiorentino Ingenito) (1892)、朱塞佩‧莫雷利 (Giuseppe Maurelli, 1878-1948) (1897)、路易吉‧卡佐里奥 (Luigi B. Carzoglio, 1874-?)( 1898)、尼可拉‧贝里尼 (Nicola Bellini, 1895-?) (1906)、奥朵‧巴尔比 (Aldo Barbiere, 1884-1947) (1914)、马里欧‧史普兰朵 (Mario Splendore, 1902-2000) (1924)、马提欧‧布鲁尼(Matteo Bruni, 1884-1964) (1927)、法兰克‧朋佐(Franco Ponzo, 1916-)(1950)、等人。

新的科隆剧院 (Colón Theatre )在1908年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盛大开幕,成为阿根廷的音乐中心,许多国际知名音乐家都曾在此演出,包括卡卢索(Enrico Caruso)、艾尔曼 (Mischa Elman) 、克赖斯勒 (Fritz Kreisler) 、鲁宾斯坦 (Arthur Rubinstein)、圣桑 (Camille Saint-Saëns)、米尔斯坦 (Nathan Milstein)、海菲兹 (J. Heifetz) 等人。

此外,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有许多提琴收藏家在此居住,像是意大利的蒙特里昂 (Mazzeo Monteleone, 1891-1965) 、白兰可 (Issac Fernández Blanco)、赫顿 (Gustavo Herten)、以及托恩奎斯特 (Carlos Tornquist) 等。这些音乐艺术工作者满怀希望,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为阿根廷制琴业开启一段崭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