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德奧名曲 /
- 韓德爾《D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作品一第十三號》
- 華爾特《布穀鳥詼諧曲》
- 舒伯特《樂興之時, 作品九十四第三號》
- 布拉姆斯《圓舞曲,作品三十九第五號》
- 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
- 巴拉地斯《西西里舞曲》
- 舒曼《夜之歌》
- 韋伯《慢板》
- 韋伯《輪旋曲》
- 孟德爾頌《春之頌》
- 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
- 布拉姆斯《圓舞曲》
- 韋伯《甚緩板》
- 韓德爾《帕薩加里亞舞曲》
- 巴赫《夏康舞曲》
- 貝多芬《G大調第一號羅曼史,作品四十》
- 雷格《G大調羅曼史》
-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二號》
- 舒伯特《「小夜曲」選自《天鵝之歌》》
- 布魯赫《羅曼史,作品八十五》
- 孟德爾頌《無言歌,作品六十二第一號》
- 亨德密特《為中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作品十一第四號第一樂章》
- 舒曼《幻想小品》
- 克萊斯勒《愛之悲》
- 克萊斯勒《愛之悲》
- 小約翰‧史特勞斯《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作品三百一十四》
- 約翰‧史特勞斯《拉德茲基進行曲》
- 布拉姆斯《「序曲」選自《大學慶典》》
-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作品三十四第二號》
- 舒伯特《聖母頌》
-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 海頓《「皇帝」C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七十六之三第二樂章》
- 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作品五百五十第一樂章》
雷格: 《G大調羅曼史》
Max Reger (1873-1916)
雷格 (Max Reger, 1873-1916) 為德國作曲家、指揮、鋼琴家與管風琴師。雷格年輕時,在拜魯特音樂節 (Bayreuth Festival) 聽到華格納如如《帕西法爾》 (Parsifal) 與《紐倫堡的名歌手》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等作品,這讓他印象深刻,並對他的音樂生涯有所影響。後來他向里曼 (Hugo Riemann) 學習作曲、結識義大利作曲家布索尼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 ,又對史特勞斯的音樂產生興趣,最後學習有成,曾在慕尼克音樂學院、來比錫大學等地教授。雷格的創作充滿技巧性,素材經常取自德國的巴羅克時期音樂技巧,如賦格與頑固音型等,他是繼巴赫與布拉姆斯之後,承接德國正統的鍵盤音樂傳統的音樂家。起初,有些人認為他的音樂在那個時代,屬於保守一方,但至21世紀初,有人也開始重視他的音樂,並賦予新的評價。 這首樂曲的標題「羅曼史」”Romanza”有長遠的歷史,原是文學用語,直到最近兩個世紀才用來代表音樂名詞。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法國喜歌劇 (Opéra comique) 中的羅曼史代表情歌,其是以鋼琴作為伴奏的詩節式歌曲 (strophic song)。此外,羅曼史也可代表純器樂作品,代表管弦樂作品中慢速的如歌樂段;這樣的使用不久後,也有以鋼琴演奏或樂器獨奏形式的羅曼史出現,最著名的有貝多芬為小提琴及管絃樂團、或為鋼琴寫的羅曼史曲目。至二十世紀,依然有作曲家以羅曼史為標題創作。 雷格即是一為創作許多羅曼史的作曲家,他的羅曼史有以風琴、管風琴、鋼琴、大提琴與小提琴等諸多樂器演奏。這首為小提琴與鋼琴創作的G大調羅曼史,很可能完成於1902年慕尼克。即如羅曼史本身標題,它是首沒有固定形式、結構短小的抒情樂曲,短短的二分多鐘的音樂裡,經歷了深沉洗鍊的心靈淨化。音樂從低沉靜謐的低音域開展,經歷多次音樂高升、情緒緊張的狀態,最後又結束於沉靜和緩的氣氛裡,整首作品可謂張力十足。 本錄音以德國製琴師瑪蒂斯.阿爾班尼於1694年製作的小提琴演奏,充分展現德國音樂無比尊貴、內斂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