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之圖片及文章等內容
版權屬奇美數位典藏計畫所有
名曲聆賞
- / 其他名曲 /
- 畢貝爾《描繪奏鳴曲》
- 拉赫曼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九第三樂章》
- 葛拉祖諾夫《吟遊詩人之歌,作品七十一》
- 柴可夫斯基《夜曲,作品十九第四首》
- 嘉南民謠《六月茉莉》
- 貝里奧《芭蕾情景, 作品一百》
- 蘇克《「熱情」選自四首鋼琴與小提琴的小品,作品17第二號》
- 克萊斯勒《中國花鼓,作品三》
- 蕭邦《升C小調夜曲》
- 法雅《西班牙民歌組曲》
- 成田為三《海濱之歌》
- 愛爾蘭民謠《倫敦德里之歌》
- 庫宜《東方舞曲》
- 波爾第尼《洋娃娃之舞》
- 史塔密茲《第二號弦樂二重奏,作品十二》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 蘇格蘭民謠《安妮羅莉》
-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鄧雨賢《望春風》
- 鄧雨賢《雨夜花》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西貝流士《芬蘭頌》
- 波佩《往昔美好的日子,作品六十四第一號》
- 山田耕作《紅蜻蜓》
- 史麥塔納《莫爾島河》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葛利格《「晨曦」選自《皮爾金組曲》》
- 薩拉沙堤《流浪者之歌,作品二十》
- 葛利格《蘇維格之歌》
- 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選自芭蕾組曲《胡桃鉗》,作品七十一》
史塔密茲: 《第二號弦樂二重奏,作品十二》
Karl Stamitz (1745-1801)
演出者:
小提琴:謝士雲、中提琴:趙怡雯
Aegidius Kloz, Vi (1788); Joachim Tielke, Va (c. 1695)
史塔密茲 (Karl Stamitz, 1745-1801) 也許最能代表是曼罕樂派 (Mannheim School) 的知名作曲家。他是帶有部份捷克血統的德國人,擅長演奏中小提琴及「古中提琴」 (viola d’amore) 。他的父親約翰‧史塔密茲 (Johann Stamitz) 是皇家樂團指揮,故他從小即獲得良好的音樂教育。史塔密茲任職於曼罕管絃樂團期間,除了能精進演奏技巧,也能琢磨作曲能力。1770年,他旅行到巴黎,受路易士公爵 (Duke Louis of Noailles) 任命為宮廷作曲家;1774年,又到奧古斯堡、維也納與史特拉斯堡 (Strassburg) 等地。後來,他雖曾自從他再度離開後,去向便成為歷史謎團,且聲望與知名度逐漸下滑,無法與昔日相較。史塔密茲在生命最後幾年,為了能賺取穩定收入,則經常旅行演出、發表作品,但最終依然無法解決龐大債務問題,導致死後所留物品多被拍賣。 史塔密茲的總作品量相當多,幾可與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比擬,且由於他有豐富的樂團經驗,能確實掌握樂器性能,尤其對單簧管與提琴樂器有獨到見解,故能創作出優秀的單簧管或提琴主奏樂曲。史塔密茲這首由Joseph Vieland整理之二重奏,除了組合方方式特殊外,其中穿梭在複雜演奏技巧間的音符,是這般多樣且饒富趣味;兩把樂器時而互相競逐、時而相輔相成,無論對演奏者或聽眾來說,都難以忘懷。 本錄音使用德國製琴師愛吉迪烏斯.克洛茲二世於1788年製作的名小提琴,及製琴師Joachim Tielke製作的中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