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库收藏: violin(1826) violin(1827) violin(1850) violin(ca.1850) viola(ca.1850) viola(ca.1865) cello(1863)
君 -巴蒂斯特.维尧姆(Jean Baptiste Vuillaume, 1798-1875)是十九世纪法国巴黎(Paris)制琴家与琴商。1798年出生於密尔古,早年在家乡接受父亲的制琴训练;1818年到巴黎替约瑟夫.夏诺(Joseph Chanot, 1760- 1832)制作小提琴;1821年转到管风琴制作家尼可拉‧雷特(Nicolas Lété, 1775-1819)开设的琴行工作,1825年成为雷特的合夥人;1827年便自立工作室。他对於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琴特别感到兴趣,可以说是第一位融合了传统制琴技术与物理规则的制琴家,特别是在听觉的音响上,维尧姆制作的琴,在音色上相当具有爆发力。 另外,提琴维修师的身分则让维尧姆得以经手许多义大利名琴,这些经验使他可以轻易地仿制名琴,甚至仿制品令旁人难以察觉,不过这也让他获得了不道德伪制者的恶名。其实维尧姆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当维尧姆首次公开推出自己制造的提琴时,虽然这些琴品质不错,但却仅获得少数人们注意,大部分的买家都将注意力专注在古老制琴家的乐器上,而这些琴的价值,大部分取决於富有收藏家,真正专家的监定反而不是影响提琴价值的主要原因。 维尧姆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史特拉底瓦里复制琴,这些复制琴在拍卖会上得到良好的名声及很好的价格,同时也开启了维尧姆的名声。之後优秀作品逐渐产生,维尧姆慢慢停止制作仿制琴,开始制作、买卖属於自己的作品“genuine Vuillaumes”,这些琴被视为法国提琴代表,并被许多演奏家赞赏,其作品拥有美好的音色特性。他并在漆料的研究持续了许多年,经过後人仔细地审查,发现维尧姆所使用的某些漆料和古老义大利琴漆是一样的,漆料质地较为浓厚。在木头的选择上,维尧姆使用了最好的木材,这些木材多来自瑞士、提洛尔以及达尔马西亚。 当维尧姆成立工作室的初期,同时也意识到琴弓对於小提琴音色的重要性,便开始聘雇制弓师,佩索瓦於1826年加入他的工作室,成为第一位员工,而年轻的多明尼克‧佩卡特(Dominique Peccatte, 1810-1874)於同一年也来到此,佩索瓦则成为他的老师。此後,多位优秀制弓师相继慕名而来,有些在那里接受学徒训练,有些则是已具备完善技巧的弓匠,值得一提的是,维尧姆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尤其在弓头部分,而全部琴弓烙印上维尧姆之名出售。 维尧姆所使用的弓杆木料是上等的柏南布科木(Pernambuco),金玳瑁、金象牙或金乌木的马尾库都是当时一流之作。1834年,他发明中空铁管弓(hollow steel tubing),由空心的不锈钢或镍为材料,因为柏南布科木愈来愈少又价格昂贵,但1850年後因难以调节弓杆弧度而停产;1835年,他研发出可自换弓毛(self-rehairing)的琴弓并申请专利,到1860年左右逐渐停产,丰克罗斯(Claude Joseph Fonclause, 1799-1862)、多明尼克‧佩卡特(Dominique Peccatte, 1810-1874)及皮耶‧西蒙(Pierre Simon, 1808-1881)都使用过此技术;1845年,他创造出「维尧姆马尾库」(Vuillaume frog),特徵是将金属滑片(Underslide)改为半圆形以增加稳定度,而金属半圆环(Ferrule)接缝的角度也由尖锐改为圆弧状,此模具主要由马隆(Nicolas Maline, 1822-1877)制造,而1855年瓦翰(François Nicolas Voirin, 1833-1885)改良後沿用到1870年。此外,维尧姆也是世上首位使用微型照片(micro-photo)的人,他在马尾库珍珠眼内崁入内含肖像照的史坦霍普镜片(Stanhope lens),肖像人物包括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1840)、萨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 1844-1908)、图特(François Xavier Tourte, 1748-1835)以及他自己,此设计主要由瓦翰操刀。维尧姆致力从美学和演奏性能两角度去改良琴弓,他的坚持造就了十九世纪下半法国制弓业的大幅进展。 维尧姆并不是制弓师,但他对法国制弓界的贡献极大,他不仅是十九世纪继吕波(Nicolas Lupot 1758-1824)之後最负盛名的法国制琴师,更身兼发明家、监赏家及企业家等多重身分,在巴黎开设当时欧洲最成功的工作室,他对小提琴和琴弓的热爱众所皆知,并成功延揽了当时一流的制弓人才为他工作,无疑是十九世纪法国制弓界发展的重要推手。
Hint: 按Esc键或点击此方框以外区域均可关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