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系統-米蘭學派 (Milan School)

蘭(Milan)學派的發展,始於喬凡尼.巴蒂斯塔.格蘭奇諾(Giovanni Battista Grancino, 1637-1709),他和弟弟弗朗切斯科‧葛蘭奇諾(Francesco Grancino) 有著獨特的制琴風格,為米蘭製琴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在材料選用、漆色、漆質及結構設計上,與阿瑪蒂琴大相逕庭。也許如此,才使得米蘭學派製琴獨樹一格,從1680年代至1820年代,持續風行於北義大利。

喬凡尼‧葛蘭奇諾居住在米蘭大教堂附近─康特達‧拉加街(Street of Contrada Larga),那裡聚集了許多十八世紀中葉製琴師,包含泰斯托瑞(Testore),和比較不重要的製琴師巴斯塔(Pasta)、拉凡賽(Lavazza)、貝隆內(Bellone)和坦內吉亞(Taneggia)。而葛蘭奇諾家族所製作的提琴不僅品質優良,生意也相當興隆,雇用了許多助手和學徒,卡洛.朱塞佩.泰斯托瑞(Carlo Guiseppe Testore, ca. 1660-1716)也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巴托羅蜜歐‧巴斯塔(Bartolomeo Pasta, 1638-ca. 1705),在之前就曾在克里蒙納的阿瑪蒂工作室工作,並且與葛蘭奇諾家族十分親近,他甚至請喬凡尼的妻子泰瑞莎擔任其女的教母。

葛蘭奇諾家族持續到了第三代。與父親同名的喬凡尼.巴替斯塔.格蘭奇諾二世(Giovanni Battista Grancino Ⅱ, 1673- 1730)繼承了家業,根據1708年的文獻紀載,葛蘭奇諾二世與同事安東尼奧‧馬利安‧拉凡賽(Antonio Maria Lavazza, ?-1708)產生爭執,拉凡賽被刺傷而死亡,之後葛蘭奇諾二世受到政府通緝,雖然事後未被判處死刑,但1709年老喬凡尼過世後,家族財產被判充公,並取消營業執照;葛蘭奇諾二世只能藏匿他處,偷偷製作提琴。雖然後來獲得特赦,但米蘭地區的製琴生意已經轉移至學徒卡洛.朱塞佩.泰斯托瑞之下。

自此,泰斯托瑞成了米蘭重要製琴家族之一,但卡洛接管沒多久就過世,年僅55歲,工作室改由年幼的兒子卡洛.安東尼奧.泰斯托瑞(Carlo Antonio Testore, 1693-ca. 1765)和保羅.安東尼奧.泰斯托瑞(Paulo Antonio Testore, 1690-1767)繼承,由於兄弟倆尚無足夠的經驗支持家業,因此米蘭地區的樂器品質逐漸下滑,即使第三代喬凡尼.泰斯托瑞(Giovanni Testore, 1724-1765)協助父親卡洛製琴時的作品,音色與製作水準算是相當不錯,但已不復前人的光景。

1750年代,蘭朵夫家族(Landolfi)再次引領米蘭學派,但卡洛.斐迪南多.蘭朵夫(Carlo Ferdinando Landolfi , 1710-1784)的作品風格已不同於傳統米蘭學派,他出生於瑞士附近的巴維諾(Baveno),當時屬於奧國領地,因此蘭朵夫琴的外形和F孔都相當接近德式風格。後來由家族第二代彼得羅.安東尼奧.蘭朵夫(Pietro Antonio Landolfi, ca. 1730-1795)及學徒彼得羅.喬凡尼.梅塔岡薩(Pietro Giovanni Mantegazza, 1730-1803)領導另一代表性米蘭製琴風格。

當時流行小體型中提琴,蘭朵夫家族的中提琴介於16~16 1/2之間,大小適中,專家們視為中提琴重要改革,而梅塔岡薩稍加改變外觀,所發展出的中提琴形制被認為是最好的規格,無論音色與音量都是上上之選。

梅塔岡薩家族(Mantegazza)活躍於1760年到1824年,彼得羅.喬凡尼.梅塔岡薩死後,其事業由三個兒子弗朗切斯科.梅塔岡薩(Francesco Mantegazza, 1762-1824)以及卡洛.梅塔岡薩(Carlo Mantegazza, 1772-1814)、安東尼奧.梅塔岡薩(Antonio Mantegazza 1766-1790)繼承。

喬柯瑪.李弗塔(Giacomo Rivolta , 1770-1844)於1709年搬到米蘭,1816年曾經使用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的工具與模子,而後成為北義大利最好的作者之一,他結合多項史氏與梅塔岡薩琴板邊帶深翻邊的風格,發展出個人特色。其作品以中提琴、大提琴居多,小提琴的數量反而相當稀少,在中提琴設計的體型上,比傳統提琴大上許多。目前已知最早的琴約製於1818年,1820-1840年間為作品成熟期,以中提琴聞名於世。在中提琴發展史上, 大師的樂器佔有一席地位。

李弗塔過世後因為戰亂,米蘭製琴業又再次停歇,直到1870年至1945年安東尼亞齊(Antoniazzi)家族與畢席亞克(Bisiach)家族出現,米蘭地區才又重新開啟另一番製琴盛世。

米蘭派的特徵在於翻邊上較深,背板木頭常選用無花紋的木頭,它的中提琴、大提琴聞名於世,顏色上普遍以深紅及金黃色為主,背板的鑲線常以刻標記線方式完成,基本上屬於較便宜的樂器,但在音樂史上,米蘭中提琴及大提琴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