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大衛 (Ferdinand David, 1810-1873)

迪南‧大衛 (Ferdinand David, 1810-1873),德國小提琴家及作曲家。1810年出生於德國漢堡,十三歲開始跟隨德國小提琴家斯波爾(Louis Spohr, 1784-1859)學習小提琴。十五歲首次登台於萊比錫布商大廈樂團。十七歲那年便和他的妹妹露依絲(Ferdinand Louise)一起在巡迴演出。後來結識了孟德爾頌,兩人進一步成為密友,時常一起演奏室內樂。

1836年擔任當時由孟德爾頌帶領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 Orchestra之樂團首席,直到他晚年。1843年萊比錫音樂院成立,大衛被任命為此學院的第一位絃樂組主任。1845年他首演了孟德爾頌經典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而孟德爾頌在寫作這首樂曲的時候也聽從了他許多的意見。孟德爾頌過世時,對於他的打擊相當大,他還參與了喪禮中抬棺的其中一人;孟德爾頌的弟弟日後也曾邀請他一起整理他哥哥的手稿。1851年有人邀請大衛到科隆,但他重申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職位,之後即使他的職務逐漸減輕,但也日益受到尊敬。1861年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慶祝該團二十五週年時,他的學生及朋友也一起慶祝他就任二十五週年。

晚年的身體開始退化,神經系統的緊張常常導致他無法演奏,醫生曾要求他暫時停止拉琴以便養病,大衛卻回答「若要我不拉琴,那倒不如讓我死了!」他的肺部也有疾病,僅管已造成呼吸困難,他仍照常在表演,而最後一次公開演出是在1873年的一場室內樂演出。1873年他與家人至克洛斯特斯渡假時,因心臟病發而辭世。

大衛最重大的成就,是作為樂團的首席,教師和版本的編輯。他擁有一位理想的音樂領導者身兼指揮家所必備的所有特徵:飽滿提琴音色及雄厚的技術,對音樂充滿活力的主動性,連同責任、敏捷的感知和音樂智能。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他也是一個富有想像力和啟發性的小提琴老師,最著名的學生有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威廉米(August Wilhelmj, 1845-1908)和瓦西萊夫斯基(Wilhelm Joseph von Wasielewski, 1822-1896)。他重新編寫了許多優秀提琴曲的版本,像是克羅采(Rodolphe Kreutzer, 1766-1831)、皮耶‧羅德(Pierre Rode, 1774-1830、菲奧里洛(Federigo Fiorillo, 1755-1823)、加維尼耶斯(Pierre Gavinies)和帕格尼尼的作品,他也是第一位將巴哈小提琴無伴奏寫下版本,以留傳後世。

他使用過兩把有名的小提琴:史特拉底瓦里1698年的「雲雀」(Lark)及耶穌‧瓜奈里(Guarneri del Gesu)1742年的琴。第二把琴後來流傳至海飛茲,因而取名為「David-Heifetz」。

Hint: 按Esc鍵或點擊此方框以外區域均可關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