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凡尼.巴蒂斯塔.格兰奇诺 (Giovanni Battista Grancino , 1637 -1709)

本资料库收藏: violin(1680) cello(1701)

凡尼.巴蒂斯塔.格兰奇诺(Giovanni Battista Grancino, 1637-1709)为米兰制琴家族中代表性的人物,祖父为作曲家米开兰杰罗.格兰奇诺(Michelangelo Grancino, 1605-1669),据传父亲安德烈.格兰奇诺(Andrea Grancino)也是位制琴师。他的工作室位於米兰大教堂附近─康特达.拉加街(Street of Contrada Larga),那里聚集了许多制琴师,包括泰斯托瑞(Testore)、巴斯塔(Pasta)、拉凡赛(Lavazza)、贝隆内(Bellone)和坦内吉亚(Taneggia)。约1670年开始,乔凡尼与弟弟弗朗切斯科.格兰奇诺(Francesco Grancino)一同工作,於提琴标签上一同列名「Gio e Francesco, fratelli de Grancini」 。 乔凡尼早期的制琴风格受到尼可罗.阿玛蒂(Nicolò Amati, 1596-1684, 1596-1684)影响,但仍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後期作品中所展现的弧度及纤细琴身则明显受到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影响。相较於克里蒙纳制琴师,他使用平价木头以提供顾客较便宜的价格。其作品面板布满着生动纹理,另外大胆深刻切割的涡漩状琴头、琴轸斗上精致的烛蕊以及优美切割的F孔,都是他的特色。 早期漆色为深黯的棕红色,1700年後则多为浅棕黄色。他的大提琴尺寸大於其他义大利提琴,因此音色上有很明显的区别,相当乾净澄澈;晚期作品则有很多背板并未镶入镶线,采用描绘或印制上去,质地优良的琴漆则介於黄色和淡褐色之间。 虽然米兰地区的乐器品质歧异,但乔凡尼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是低音提琴,都被认为是质量相当优良的作品。其独特的制琴风格为米兰学派立下基础,无论选材、漆色或结构都与与阿玛蒂琴大相径庭。也许如此,才使得米兰学派独树一格,从1680年代至1820年代,持续风行北义大利米兰地区。 乔凡尼除了将精湛的制琴技艺传给儿子乔凡尼.巴蒂斯塔.格兰奇诺(Giovanni Battista Grancino, 1673-1730),以及孙子米开兰杰罗(Michelangelo Grancino)和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Grancino),另有学徒卡洛.朱塞佩.泰斯托瑞(Carlo Giuseppe Testore, ca. 1660-1716)。後来格兰奇诺的制琴家族事业交由泰斯托瑞承继,该家族的最早成员卡洛.朱塞佩.泰斯托瑞(Carlo Giuseppe Testore, 1637-1709)曾制作一把小提琴献给格兰奇诺,现存於South Dakota 大学的国家音乐博物馆中。

Hint: 按Esc键或点击此方框以外区域均可关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