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史特拉底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 , ca.1644 -1737)

本资料库收藏: violin(1707) violin(1709) cello(1709) violin(1713) violin(1722) cello(ca.1730)

东尼奥.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 1644-1737),其名震烁古今,可说是提琴制造史上的伟人。他的故居与制琴工坊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供人参观凭吊。而坊前的一块纪念碑这样写着:「这间屋子曾是史特拉底瓦里制作最高品质小提琴的地方。因为他精湛的手艺,使克里蒙纳成为一座无法被遗忘的城市。」 克里蒙纳(Cremona)并没有史特拉底瓦里的出生纪录,因此他的生辰是从他制琴标签的年份所推演而来的。史特拉底瓦里早年是个木雕学徒,至今仍无文献能证实他於何处习得制琴工艺,但他早年的琴充满着阿玛蒂(Amati)的传统风格与特质,因而史上多认定他是尼可罗.阿玛蒂(Nicolò Amati, 1596-1684)的学生,然而阿玛蒂家族却没有关於他的人口纪录,也没有任何正式的文件能证明这个推测。最近的研究则显示出,弗朗切斯科.卢杰利(Francesco Ruggeri, ca. 1620-1698)极为可能是史特拉底瓦里的老师。他最早为世人所知的提琴标签为「Alumnus Amati, faciebat anno 1666」,意即为「受到阿玛蒂的精神影响」,而这把琴的琴头设计方式,却与卢杰利的琴头有着独一无二的相同特色,由此可印证其师徒关系。1680年,史特拉底瓦里全家搬至Piazza San Domenico定居并在此从事制琴工作,自尼可罗.阿玛蒂於1684年逝世後,他的名声迅速窜高,1690年时他已成为克里蒙纳最重要的制琴师,其名声也远播至克里蒙纳城之外。 史特拉底瓦里的创作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666-1680:Amatisé” perioz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早年的史特拉底瓦里极可能是追随弗朗切斯科学习制琴,因此并未脱离阿玛蒂制琴风格的影响,以阿玛蒂较小的提琴形制为基础,些微改良阿玛蒂琴型。琴首的螺旋雕刻地深刻且线条流畅,将拱型结构部份稍作降低。他的琴与阿玛蒂琴有着同样清晰明亮的高音与纯净的木质音色,灵敏的反应更深受大多数演奏者的喜爱,连涂漆也像阿玛蒂的黄橙色泽,因此可称为「阿玛蒂型的史特拉底瓦里琴」。此时期的作品数量很少,大约只有二十多把提琴。 (二)1680-1700: Long Pattern Period 1680-1690年间,史特拉底瓦里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变化,他对体形长的琴型进行了多次的试验,1684年起开始专注於阿玛蒂「大型小提琴」(Grand Pattern)的形制。他想把阿玛蒂琴微妙柔和的音色,和马吉尼(Giovanni Paolo Maggini, 1580-ca. 1630)琴强壮而厚实的音色相结合。为了试制这种新型小提琴的最佳木材厚度,他不断地尝试做了好几种模型,在小提琴的尺寸和形制上认真地进行了十年的实验。 1690-1698年间,他脱离了阿玛蒂风格的影响,发展出长型的史特拉底瓦里式小提琴,通称为“Long Strad”,这种大形体的小提琴,面板与背板的拱型弧度设计得更为平坦,上下侧板仍维持着稍微细窄的比例,因此琴身比克里蒙纳之前的作品看起来更为扁平,并具备有饱满的音量与强劲的穿透力。音响的效果结合了马吉尼琴圆润饱满的音色,与阿玛蒂琴明亮的琴音特性。自1690年起,他似乎发现了配制透明而有光泽油漆的秘诀,他开始涂上金黄色的底漆,再涂上红色调的油漆,呈现出漂亮的油漆色泽。因此,此时期的漆色更红,也比之前的提琴更不易脱落。 (三)1700-1720:Golden Period 此时期是史特拉底瓦里制琴生涯巅峰,最优秀的琴都是在这时所制作。1700-1704年间,他再次改良的提琴形制;1704年,他发展出「贝兹」(“Betts”)形制,将「长型史氏琴」(“Long Strad”)的琴身长度改回原来的14英寸,琴身弧线更为漂亮,使琴身轮廓呈现出极为对称的美感。此时他已经掌握了制作提琴木材的准确厚度,面板稍带些弧度,使乐器具有极甜美、充实、带有张力的音色。角木的镶线接缝处隐约呈现出独特三角形,暗示其镶线并非同时接尾;F孔於设计的比例上更为对称,透过阳光的反射,可察觉到F孔与琴身边缘之间有一束平行光线,这是独一无二的特色。此後,琴身长度几乎固定於14英寸而很少更动,偶尔於琴身比例、宽度及弧度上稍作修改,以保有独特的提琴音色。而这时所定型下来的提琴形制,也成为现今制琴师遵循的准则与最佳的模范。 1690-1720年间是克里蒙纳木头品质最好的时期,史特拉底瓦里自1690年起收购许多优良美观的木头,并制作出大量优秀的提琴。油漆方面,他也开发出自己的色调,反射出似火焰般地橘褐色。据说,其提琴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音色,可能是因为该种油漆具有可延展性。终於,史特拉底瓦里扬弃了阿玛蒂的影响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构想。 史特拉底瓦里於1707-1710年间,发展出较小形制的大提琴,即众所皆知的“forma B”,成为十九世纪初制琴家的标准形制,29寸的琴身也被当今认为是最理想的琴长。这种形制的大提琴有超乎寻常的音响特质,在洪亮低音与振动高音之间达到理想的平衡,即使在音乐厅中演奏pianissimo的音量依然清晰透彻。 (四)1720-1737:Late Period” 约於1722-1724年後,优良木头几乎用尽,高品质的漂亮枫木木头也越不容易购得,因此1724年後,便恢复使用本地产的枫木(oppio)来制作乐器。虽然晚年的制琴手艺不如过往,降低了作工稳定性与精确性,然而其制琴产量并无减少,音色品质仍非常出色,极有可能是在两位儿子的帮忙下完成制琴的工作。近代提琴演奏家,如克莱斯勒、易萨伊等,都曾使用他晚年制作的琴。另一方面,在史特拉底瓦里於生命的最後十年间,他缩窄了之前所发展的大提琴形制,改良为相似於「长型史氏琴」小提琴比例的形制。 史特拉底瓦里的十一名子女里,仅有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Stradivari, 1671-1743)与欧莫柏诺(Omobono Stradivari, 1679-1742)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在父亲追求完美的磨练下,他们制作的琴也表现出杰出水准,不过在当时,两人的艺术天赋却被长寿的父亲成就所掩盖。史特拉底瓦里逝世不久之後,欧莫柏诺与弗朗切斯科相继去世,史氏家族制琴事业的传承随即中断。 幼子保罗(Paolo Stradivari, 1708-1776)於1745年将制琴工作坊租给史特拉底瓦里晚年的学徒卡洛.白贡齐(Carlo Bergonzi, 1683-1747),1776年又将父亲所有的制琴工具、模子、图稿卖给科希奥伯爵(Count Cozio di Salabue, 1755-1840)。 根据知名英国琴商希尔公司的估计,史特拉底瓦里在七十年的制琴生涯中制造了约1200支琴,他的顾客群倾向於较富有的贵族、皇室,因此提琴的保留情形较佳。这些乐器的设计图稿、制琴工具与模板,至今仍收藏於克里蒙纳的「史特拉底瓦里博物馆」。据估计,仍留存於世的乐器约有600支小提琴、50支大提琴、12支中提琴、一支竖琴、一支曼陀林琴与四支吉他。 1782年,史特拉底瓦里的提琴被演奏家维奥第(G. B. Viotti, 1755-1824)带到巴黎,在首演中震撼了全场观众,从此後他的琴被欧洲各国的演奏家与收藏家竞相争逐,形成一股巨大风潮。史特拉底瓦里彻底改造了小提琴,来因应逐渐扩大的乐团编制与演出场所;他制造的小提琴音色丰润,搭配交响乐团协奏时简直天衣无缝,不只符合现代音乐家的需求,还能提升演奏的艺术表现。十八世纪末,全欧洲人无不倾倒於史特拉底瓦里琴音的优美绝伦,演奏家无不以拥有史特拉底瓦里名琴为终生最大愿望。这股风潮延续到十九世纪,史特拉底瓦里琴与瓜奈里(Guarneri)琴一同成为音乐会的小提琴演奏家之最佳选择。名小提琴演奏家慕特(Anne-Sophie Mutter, 1963-)曾说:「当你拥有一把史特拉底瓦里,即使只是碰触它,都能感到无比的兴奋。」 史特拉底瓦里确立了提琴的最佳规格,成为後代仿效的典范,将提琴的形式、比例、油漆及音色等,发展到最高的境界。史特拉底瓦里琴体的优越架构以及无与伦比的醇美音色,在当时可说是无人能超越,至少直到耶稣.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的出现堪与匹敌,然而他的油漆在制琴史上已臻至最高的境界,被视为是创造力极为成功的表现。

Hint: 按Esc键或点击此方框以外区域均可关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