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切斯科.卢杰利 (Francesco Ruggeri , ca.1620 -1698)

本资料库收藏: violin(1696)

朗切斯科.卢杰利(Francesco Ruggeri, ca. 1620-1698)被视为是尼可罗.阿玛蒂(Nicolò Amati, 1596-1684)最早的学徒,虽然迄今的文献仍无法确切地说明他是於何时何地开始制琴的,而他的琴充满着强烈的阿玛蒂制琴风格,更被视为是阿玛蒂琴最好的模仿者。英国希尔兄弟认为,弗朗切斯科很可能於1630-1632年间开始在尼可罗.阿玛蒂工作坊帮忙制琴,直到1640-1641年间才於阿玛蒂住宅附近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启了他独立制琴的事业。 虽然弗朗切斯科遵循前辈们的制琴传统,但也不会受限於前人所制定的形式,他制作的提琴与阿玛蒂琴仍有些微的差异。他试图改善提琴音色而接受新的想法,使其音响更圆润深沉与清澈洪亮,具有穿透力的能量。早期使用橙色涂漆,有时呈深橘色泽,有时呈明亮浓艳的橙黄色或金褐色;晚期则改用迷人的暗红色漆或红褐漆。他加长F孔形状并向边缘倾斜;提高面板的拱型结构,使琴身更为宽大,呈现优雅弧线。提琴上下侧板的弯曲弧度较小,C侧板隐约呈现出直角形。漩涡状琴头的轮廓更为清晰深刻,螺旋形部分雕刻较浅,尤其是琴头侧面的弧度几乎是平的,这也是他最具独创性的特色。 1650年代弗朗切斯科开始在其作品上签名,据资料显示,存留至今最早的乐器是1653年制的大提琴。1670-1680年代起,弗朗切斯科开始於提琴上注明日期,并嵌入了仿制尼可罗.阿玛蒂的姓名标签。因此,他的作品常被误认为尼可罗.阿玛蒂的复制品,甚至被不肖商人标示为尼可罗.阿玛蒂的名字来出售。据1685年的某份文献里记载着,有位生气的客户抱怨他花了12枚西班牙金币,买了一把标签为尼可罗.阿玛蒂的琴,实际上却为弗朗切斯科的作品,在当时弗朗切斯科的琴劣於阿玛蒂制琴水准,琴价值是阿玛蒂琴的四分之一。 弗朗切斯科与其儿子们有时会采用洋梨树来制作提琴的某些结构,因此他们会於制作的乐器签上“il Per”或“detto il Per”的标签,而这也是与罗杰利(Rogeri)家族区分的特徵。卢杰利家族提琴标签上的姓氏有几种拼法-Ruger、Ruggeri、Rugier、Rugieri、Ruggeri、Ruggerius。 弗朗切斯科是个多产的小提琴制琴家,大部分的乐器制作於1660年-1690年代,中提琴产量虽少却有极佳的品质。他在制琴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在於大提琴形制的改良,他的大提琴产量非常多,且似乎深受当时演奏家的喜爱。从1670年代初期开始,弗朗切斯科对大提琴的形制进行了各种试验,更是克里蒙纳学派的制琴师里,第一位发展出较小形制的大提琴,他比安德烈.瓜奈里(Andrea Guarneri, 1623-1698)及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 1644-1737)还要早20年进行大提琴形制的试验。他通常会使用无花纹的木头来制作大提琴背板,时而改用白杨木头,虽然做工不精致,但所发出来的音色非常洪亮且极具穿透力,受到当时极度的赞赏。 弗朗切斯科制作了两种形制的大提琴,一为较大的“church bass”;二为较小的形制,用於演奏世俗音乐。这种小形制的“Ruggeri model”大提琴较容易拉奏,後来更成为一般公认的提琴规格标准,直至今日,他的大提琴仍被赋予极高的价值。 弗朗切斯科在世时,有四个儿子协助他制琴,分别为乔凡尼.巴蒂斯塔.卢杰利(Giovanni Battista Ruggeri, 1653-1711)、盖庆托(Giacinto Ruggeri, 1661-1697)、文千佐(Vincenzo Ruggeri, 1663-1719)、卡洛(Carlo Ruggeri, 1666-1713),1690年兄弟们将工作室搬进城内,文千佐则自立门户。弗朗切斯科过世後主要由三儿子继承家业,其中只有文千佐也达到与其父相同水准的成就。另外根据考证,卡洛‧白贡齐(Carlo Brgonzi)和卢杰利家族具有深厚的情谊,白贡齐早期使用的形制接近文千佐1710年制的乐器,也有人认为卢杰利可能是白贡齐的老师。 当时的克里蒙纳是由阿玛蒂家族居於主导地位,尽管弗朗切斯科的制琴水准不亚於尼可罗.阿玛蒂,然而终其一生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声望。经过几百年历史洪流,弗朗切斯科的作品历经时光的试炼终於得到极高的肯定;如今,他的琴与阿玛蒂琴的价值,可谓旗鼓相当。

Hint: 按Esc键或点击此方框以外区域均可关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