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通.歇拉費 (Sanctus Seraphin , 1699 -1776)

本資料庫收藏: violin(1734)

通.歇拉費(Sanctus Seraphin, 1699-1776)出生於貴族世家,約於1723年定居於威尼斯(Venice)。根據文獻資料,他年輕時可能是位畫家,手指相當靈巧,此項優點使他成為威尼斯學派最重要的製琴師之一。其最早標籤可追溯至1725年,1740年以後作品的精緻度逐漸走下坡。1744年,擁有無上權力的弦樂製琴協會要求他辭職,之後他便不再製作小提琴,但卻持續在琴上簽名,直到1758年為止。他娶了多梅尼柯.蒙塔耶納(Domenico Montagnana, 1686-1750)的女兒。姪子喬治.歇拉費(Giorgio Seraphin, ca. 1726-1775)也是他的學徒。 歇拉費意為「至高無上的天使」,而他的樂器就與他的名字一樣,有精緻的外表,能散發出高雅的氣息。其早期作品深受克里蒙納(Cremona)學派影響,之後便在阿瑪蒂(Amati)提琴與史戴納(Stainer)提琴兩種樣式間做選擇。他的最早標籤可追溯至1725年,標有「阿瑪蒂學徒」(pupil of Amati)的字樣。1730年後,開始發展出自己的風格,雕塑出具個人特色的威尼斯樂器,此時期的樂器也是最受人歡迎的。他的小提琴數量相當稀少,但品質卻相當高。大提琴的數量不多,較不受歡迎,因為它們的尺寸普遍偏小,沒有廣泛地被拿來演奏。而標籤的方式,與卡洛.托諾利(Carlo Tononi, 1675-1730)一樣,以陰文烙印。 儘管他的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音質,有時缺少像多梅尼柯.蒙塔耶納的樂器的純粹力量,但亦可說是無懈可擊。1740年以後,樂器的某些細節被過份誇張強調,這使得這些樂器逐漸喪失原創性,因此精緻度逐漸走下坡;1744年以後,他不再製作小提琴,只在琴上簽名,直到1758年為止。 其樂器華麗的鑲線裝置,幾乎碰觸到樂器的邊緣,角落處相當纖細,並特別修飾輪廓線條,塗漆相當精美,亦較厚重,對於琴頭更是注重。琴頭的琴軫箱上端,會有半圓的造型,這是判別他的琴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而此半圓造型,也會偶而出現在多梅尼柯.蒙塔耶納、喬治.歇拉費(Giorgio Seraphin, ca. 1726-1775)、安瑟摩.貝洛契歐(Anselmo Bellosio, 1743-1793)的琴上。此外,面板上F孔的兩端切面是相互平行的,這種手法亦與蒙塔耶納的方式相同。他的琴有著各種不同的尺寸,琴板與許多阿瑪蒂學派的琴一樣,弧度很淺。

Hint: 按Esc鍵或點擊此方框以外區域均可關閉說明